殯儀館打工長大的窮小孩,如何翻身總經理?
作者:陳承璋 原文出處: 商業周刊殯儀館打工長大的窮小孩,如何翻身總經理?
新零售專家|賴志達靠商周跟一萬名企業家過招練功

❝ 我的人生金句:不要抱怨人生,直視危機,才能解決危機 ❞
一本雜誌,如何改變一個靦腆理工男的命運?
21年前,賴志達只是一個資訊部小主管,當時良興電子老闆訂閱商周給公司同仁,但在書報架上,「全公司只有我一個人看,其他人都沒興趣。」
「每期我都看,這習慣維持21年。我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,尤其專欄是必看,」他說,「從總編輯的話到創辦人的話,每期3篇,我21年就看了3千篇!」
當時公司裡唯一看商周的人,如今不但成了總經理,還把一家光華商場的老店變身新零售典範,成為3C通路毛利率最高的品牌。
「商周幫我很多,」他回憶起這段人生故事。
一開始,理工男要進入財經管理的領域,商周平易近人的故事,成為他的入門工具。15年前,他升任協理,帶領公司轉型電商,但資源都花下去了還不見起色。
「棺材不裝老人,但裝死人,不轉型,就等死!」他拍桌,碰一聲,所有老員工心中震撼,因為這是第一次,他對員工發脾氣。
「老員工對不擅長的東西就抗拒,連貨品上架都故意拖給你看,」他只好祭出最後通牒。
不只對老員工,連高薪從外部禮聘來的高階經理人,「做不到目標就走人,」他鐵腕連砍數人。
一個客氣的人,怎突然變臉?賴志達說,他當時在商周專欄看到一篇文章,內容是寫組織的帝王術,老闆要靈活使用御人術,該砍人的時候要砍,該罵人時就得罵,「這篇文章給我好大啟發!從此,我就改觀了。」
一篇文章,讓他改變管理風格,電商因此上了軌道,一年後多創造了一億多營收。
❝ 我就是去面對!把危機當作是我浴火重生的舞台 ❞
從小家貧、父母離異,由阿公阿嬤帶大的他,國小就在隔壁殯儀館打工,跟別人搶花圈賣錢。這樣長大的孩子,若要翻身,得拚盡全力,並把危機轉成商機。
十多年前的一個寒夜,賴志達的手機響起,光華商圈大火,良興也受波及,他趕到現場,眼睜睜看著消防車一直灌水,「完蛋了,裡面二千多萬的貨全沒了!」
「同行都說良興要倒掉了!」他當時還只是個協理,大可離職逃開,但他在兩個禮拜內,把商場重新裝潢完畢,對比整排店家都還滿目瘡痍,良興開幕第一周業績成長5成,隔年,業績翻倍。
「我就是面對,把他處理好,」
他說。「如果那時再年輕點,我會選擇逃避,我會抱怨上天,抱怨引起火災的人!」賴志達年輕時,曾因家貧而怨天尤人。
改變他的,商周專欄出了力。
「一篇專欄寫說,人生只有三件事:老天爺的事、別人的事與自己的事,我恍然大悟,與自己過去和解,」既然老天爺的事、別人的事,都是自己不能控制的,那就別去怨嘆了,把自己的事管好最重要。
於是念頭一轉,這場火災讓他浴火重生。隔年,他升上副總,不到四十歲。
他說,商周讓他學會轉念;沒把小時候的怨給除掉,他會滿懷仇恨,即使拿到了權勢,很可能為非作歹,位置也坐不久。3千篇專欄的精華,讓他除去怨,充滿善。
❝ 唯有不斷提前布局 危機時才能彎道超車 ❞
至今他仍每期看商周,依然從第一頁看起,他說這是修煉。看到重點,他會畫線分享給員工;內部線上知識庫建立,他還在裏頭特別建了商周圖書館,把重要的文章收納進去。
30多歲時,他還立志要成為商周報導的主角。
他分析,商周一年52期,一期大約十多個企業故事,21年下來,他等同跟一萬多個企業家學習經營方法。他還觀察,這些標竿企業之所以成功,都是平常蓄積實力,提前佈局未來,危機時才能彎道超車,「我就一直提前布局。」
於是,他努力成為第一個轉型電商的3C零售業者,當馬雲喊出新零售時,他早就透過大數據、App、與AI,把虛實緊密結合。
2017年,良興入選商周封面「新零售十傑」,他終於如願。隨後,他又斜槓為商周寫專欄、錄製音頻,還擔任商周CEO學院企聯會第二屆會長。
二十多年來,透過商周,他有紀律的學習、吸收反芻,跟一萬多個企業家過招、學習。
這位一路看別人故事練功的窮小孩,最後,創造了自己的傳奇故事。
我怎麼讀商周?by 賴志達
❝ 不分主題類別,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,連廣告頁都不放過。 因為唯有「雜食」,才能透過新知突破舊框架,不斷更新自己。 ❞

我與商周|賴志達
良興電子總經理
29歲開始讀商周,
至今20年帶領3C老店轉型成新零售典範
新零售專家|賴志達靠商周跟一萬名企業家過招練功

❝ 我的人生金句:不要抱怨人生,直視危機,才能解決危機 ❞
一本雜誌,如何改變一個靦腆理工男的命運?
21年前,賴志達只是一個資訊部小主管,當時良興電子老闆訂閱商周給公司同仁,但在書報架上,「全公司只有我一個人看,其他人都沒興趣。」
「每期我都看,這習慣維持21年。我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,尤其專欄是必看,」他說,「從總編輯的話到創辦人的話,每期3篇,我21年就看了3千篇!」
當時公司裡唯一看商周的人,如今不但成了總經理,還把一家光華商場的老店變身新零售典範,成為3C通路毛利率最高的品牌。
「商周幫我很多,」他回憶起這段人生故事。
一開始,理工男要進入財經管理的領域,商周平易近人的故事,成為他的入門工具。15年前,他升任協理,帶領公司轉型電商,但資源都花下去了還不見起色。
「棺材不裝老人,但裝死人,不轉型,就等死!」他拍桌,碰一聲,所有老員工心中震撼,因為這是第一次,他對員工發脾氣。
「老員工對不擅長的東西就抗拒,連貨品上架都故意拖給你看,」他只好祭出最後通牒。
不只對老員工,連高薪從外部禮聘來的高階經理人,「做不到目標就走人,」他鐵腕連砍數人。
一個客氣的人,怎突然變臉?賴志達說,他當時在商周專欄看到一篇文章,內容是寫組織的帝王術,老闆要靈活使用御人術,該砍人的時候要砍,該罵人時就得罵,「這篇文章給我好大啟發!從此,我就改觀了。」
一篇文章,讓他改變管理風格,電商因此上了軌道,一年後多創造了一億多營收。
❝ 我就是去面對!把危機當作是我浴火重生的舞台 ❞

賴志達小時候的住處與兒時獎狀/攝影:楊文財
從小家貧、父母離異,由阿公阿嬤帶大的他,國小就在隔壁殯儀館打工,跟別人搶花圈賣錢。這樣長大的孩子,若要翻身,得拚盡全力,並把危機轉成商機。
十多年前的一個寒夜,賴志達的手機響起,光華商圈大火,良興也受波及,他趕到現場,眼睜睜看著消防車一直灌水,「完蛋了,裡面二千多萬的貨全沒了!」
「同行都說良興要倒掉了!」他當時還只是個協理,大可離職逃開,但他在兩個禮拜內,把商場重新裝潢完畢,對比整排店家都還滿目瘡痍,良興開幕第一周業績成長5成,隔年,業績翻倍。
「我就是面對,把他處理好,」
他說。「如果那時再年輕點,我會選擇逃避,我會抱怨上天,抱怨引起火災的人!」賴志達年輕時,曾因家貧而怨天尤人。
改變他的,商周專欄出了力。
「一篇專欄寫說,人生只有三件事:老天爺的事、別人的事與自己的事,我恍然大悟,與自己過去和解,」既然老天爺的事、別人的事,都是自己不能控制的,那就別去怨嘆了,把自己的事管好最重要。
於是念頭一轉,這場火災讓他浴火重生。隔年,他升上副總,不到四十歲。
他說,商周讓他學會轉念;沒把小時候的怨給除掉,他會滿懷仇恨,即使拿到了權勢,很可能為非作歹,位置也坐不久。3千篇專欄的精華,讓他除去怨,充滿善。
❝ 唯有不斷提前布局 危機時才能彎道超車 ❞
至今他仍每期看商周,依然從第一頁看起,他說這是修煉。看到重點,他會畫線分享給員工;內部線上知識庫建立,他還在裏頭特別建了商周圖書館,把重要的文章收納進去。
30多歲時,他還立志要成為商周報導的主角。
他分析,商周一年52期,一期大約十多個企業故事,21年下來,他等同跟一萬多個企業家學習經營方法。他還觀察,這些標竿企業之所以成功,都是平常蓄積實力,提前佈局未來,危機時才能彎道超車,「我就一直提前布局。」
於是,他努力成為第一個轉型電商的3C零售業者,當馬雲喊出新零售時,他早就透過大數據、App、與AI,把虛實緊密結合。

2017年,良興入選商周封面「新零售十傑」,他終於如願。隨後,他又斜槓為商周寫專欄、錄製音頻,還擔任商周CEO學院企聯會第二屆會長。
二十多年來,透過商周,他有紀律的學習、吸收反芻,跟一萬多個企業家過招、學習。
這位一路看別人故事練功的窮小孩,最後,創造了自己的傳奇故事。
我怎麼讀商周?by 賴志達
❝ 不分主題類別,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,連廣告頁都不放過。 因為唯有「雜食」,才能透過新知突破舊框架,不斷更新自己。 ❞

我與商周|賴志達
良興電子總經理
29歲開始讀商周,
至今20年帶領3C老店轉型成新零售典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