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15-5/25周年慶 5/15-5/25周年慶

【良興小教室】筆電挑選指南-WINDOWS篇(上)

現在筆電市場產品眾多,如何挑一台適合自己的筆電對許多人來說都是個難題,加上筆電並不如桌機(PC)可以客製化,筆電最多可調整的配備只有 硬碟和RAM而已,
那到底要怎麼選才能選到那台最適合自己的筆電呢?

♥♥別擔心小可愛,救星來了♥♥
筆電挑選指南會分成上中下3篇跟大家解說
以下提供幾個面向跟大家討論:


1.用途
筆電大部分可以分成以下幾種用途
◆文書取向
由於文書用筆電對性能的要求比較不高,因此選擇輕薄、好攜帶、續航力不錯的筆電會較為合適。
遊戲取向
也就是俗稱的"電競筆電" ,這類筆電因為搭載較高階的顯卡與高效能的CPU,搭配加強散熱的外殼設計,會比較厚重,而且因為強調性能,續航力通常都不是太好。

娛樂取向
如果您玩的遊戲是屬於不太吃資源的遊戲,如 : LOL這類簡單型的線上遊戲或者是單純追追劇、看看電影,那麼您挑選的筆電就可以選擇有獨立顯示卡的筆電即可,相對於電競筆電會便宜不少。

繪圖 (2D) - PS/AutoCAD
對於繪圖工作者來說,螢幕是很重要的一項考量,而2D繪圖較著重於CPU與RAM,所以這類用途較適合商務筆電。

繪圖 (3D) - Inventor/Solidworks
3D繪圖著重於 CPU、RAM和GPU的效能,所以3D繪圖筆電也是偏向電競筆電。

2.硬體效能

CPU部分
    CPU在電腦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,筆電的順暢與否很大的關係在它身上,尤其在筆電市場中,CPU又區分了好幾種等級,可不如桌機市場中的CPU那麼簡單。
一般來說筆電的CPU分為四種:HK(高效能可超頻) 、 H(高效能) 、U(低功耗) 、Y/m(極低功耗)
◎ U系列主要用於輕薄筆電和商務筆電上,功耗不高,性能表現中。

◎ HK/H系列通常搭載在高性能筆電,功耗接近桌機CPU,性能略低於桌機,通常電競筆電、高階創作者筆電和工作站都搭載這類CPU。
◎ Y/m系列通常用於平板電腦/二合一筆電設計的,功耗非常低,性能低,但發熱量也低,對於無散熱器的筆電很適合。
簡單來說以第八代i5為例,想要省電 ➡U系列 ex: i5 8265U想要高效能 ➡ H系列 ex: i5 8300H


U系列 ASUS X509FJ-0131S8265U 15.6吋筆電 冰河銀


H系列 雷蛇Razer RZ09-02878T92-R3T1 17.3吋 電競筆記型電腦
雷蛇Razer RZ09-02878T92-R3T1 17.3吋 電競筆記型電腦

Intel? AMD?怎麼選?
    CPU就兩家,Intel與AMD,市佔率是intel較高,在同樣的等級下intel會比較貴。但如果就C/P值來考量,是AMD比較高。
那為什麼CP質高的AMD賣不好呢?
這個可以簡單理解成在過去多年使用者的觀察與反饋都表示: intel相較於AMD穩定又耐用,這也就是為何明明是intel比較貴,卻又賣的比較好的原因了。
如果您不太懂電腦,希望簡單一點,那麼會推薦您用Intel,為什麼呢?因為台灣大部份的廠商都是以intel為主。
如果您追求CP值,那麼就選AMD吧,同等級的產品AMD會便宜一點,加上近年AMD的CPU品質與效能都大幅提升,不失為一個好選項。


◎ Intel系列底下,分成了 Celeron / Pentium / i3 / i5 / i7 / i9 等級(位階由低到高排序),其中Celeron與Pentium的性能表現較不佳,通常建議買筆電從i3起跳。

◎ AMD系列底下, 分成了Athlon/Ryzen R3/R5/R7/R9 系列(位階由低到高排序),通常建議買筆電從R3起跳。
P.S.因為台灣AMD筆電比較少有A Series及FX系列故不討論

而依需求,文書、輕遊戲 可選擇搭載 i5 U系列與R5 U系列的機種。
而電競、繪圖等需求者建議挑選搭載 i5 H / i7 H & R5 H / R7 H等級以上的機種,CPU性能比較好,但是此類型筆電較為耗電,需長時間插電源使用;2D繪圖如對CPU性能不要求,可回頭選擇U系列處理器。

CPU部分總結

◎ 遊戲、繪圖使用者請選擇H系列處理器
   ex: i7 8750H/R73750H

◎ 文書、娛樂使用者可選擇U系列處理器
   ex: i5 8265U/R5 3500U

◎ 其他使用者CPU請由 i3/R3 起跳,Celeron/Pentium/Athlon系列筆電除非是預算問題,否則較不建議購買。

◆ RAM部分
除非是真的純文書機,記憶體建議要8G才夠用,但大部份的筆電記憶體標配都只有4G,不過這2年RAM價格下跌,所以在加購一條RAM負擔不會太重。
8G 記憶體對於遊戲來說一般都夠,但如果是繪圖需求的話,建議最好加購到12~16G。


◎ 獨立顯卡部分
GPU一樣有兩大陣營 NVIDIA 及 AMD,其中以NVIDIA為最大宗。
以NVIDIA為例,有兩種編號方式
首先是性能較高的款式,如: GTX 1070 10為世代,數字越大代表越新;70 代表等級,數字越大代表越好。而字尾可能出現一些英文 : MAX-Q (性能略差於標準版) 、Ti (較標準版強)。

而入門款產品的命名方式則類似,如: MX150,1代表世代,越新數字越大,但跟先前的產品不能比較;50為等級,數字越大越好。

MX150  Razer Blade Stealth 13 - 256GB 時尚粉晶

Razer Blade Stealth 13 - 256GB 時尚粉晶

最後是舊款產品,舊款產品名稱為 XXX M(X),如 : 940MX,編號方式一樣,M後面如有X代表其性能更好,只是9開頭不代表會比MX1系列還新。
而AMD的命名方法也類似,但由於台灣賣的筆電較少配置,這裡就不介紹。
以純文書來說單靠內顯就非常足夠了,所以不必在意特別在意有沒有獨顯。


◎ 娛樂取向的話,建議 MX150起跳。
◎ 電競玩家能買多好就多好,GTX1660起跳。
◎ 2D繪圖工作者,GTX 1050起跳。
◎ 3D繪圖工作者,GTX1650起跳。




欲知更多筆電挑選詳情,且待下回分曉~
【良興小教室】筆電挑選指南-WINDOWS篇(中)

【良興小教室】筆電挑選指南-WINDOWS篇(下)

原文來源:良興-台北光華店臉書粉絲團
作者: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