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興總座賴志達用「降速」哲學 為企業與健康啟新局

傳統企業要轉型,談何容易?原是光華商場老店的良興電子,47年來不斷啟動轉型,應變產業、市場的變化,完成全通路的市場布局,持續壯大經營規模。
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在遠距上課、上班帶動網路購物的需求下,良興未受到衝擊,在今年5月已經達成本年度的業績目標。「好的企業在不好的時機,可以把差異化拉大。良興過去歷經3次變革,現在還正進行第4次!」理著平頭、目光炯炯的良興電子總經理賴志達,是負責良興轉型的掌舵手。
保持洞見能力 擁抱創新變革
當微軟創始人比爾・蓋茨在1980年提出「讓每個家庭的桌上都有一台電腦」的公司目標後,賴志達看見市場出現電腦需求大量成長,趕緊訓練原本只會賣零組件的門市銷售人員,也要懂電腦、賣電腦。
賴志達認為,那一次的變革是產業轉型,由於良興之前賣的零組件,單價很低,後來賣了電腦,營收大幅提升。
從那時起,良興進行企業資訊化。賴志達導入POS(銷售時點情報系統)、產品條碼,快速複製店面銷售模式,開始在台灣各地展店。這是良興的第二次變革,屬於通路轉型。

隨著網路科技興起,有愈來愈多的人動動手指,就能在網路輕鬆購物。同時,賴志達也意識到良興雖然開了23家門市,市場的邊際效應卻一直下滑,於是他啟動良興第三次的變革,領著公司快速切入電商領域,進行平台轉型,並結合線上線下的新零售、O2O,將虛實通路的營收,持續帶向成長。
不過,觀察力敏銳、洞悉消費變化的賴志達,近年也發現市場的供給大於需求,平台經濟出現了瓶頸。
「我們做了第四次的變革,開始深耕會員,強化員工與顧客之間產生更多連結的強度、時間。這樣的強連結,可以提高員工的人均產值,一個員工透過公司提供的平台、系統力、產品力,能做更大的生意。」他希望將來員工躺在家裡,透過手機的聯繫,就能業績源源不絕。
雖然距離這樣的願景,還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走,但賴志達胸有成竹,因為良興的員工已經習慣公司的變革,也願意不斷地創新,朝著願景奔跑前進。
以終為始 智慧處事、降速沉著,激出事業續航力
企業啟動變革、轉型,都需要經理人加速進行、追速完成。「我以前30、40歲時,覺得自己還年輕,做公司的轉型都沒覺得需要緩,但到了今年我覺得要緩。」已經50歲的賴志達有了新的人生體悟──「以終為始」。
他認為,現在的他不再為衝刺工作目標,過度消耗自己的精神體力,而是讓自己更有智慧、更輕鬆地面對工作,或處理自己的人生。
「公司的經營從組織文化、企業願景,一路到每一位員工的作業模式、企業價值觀、處理工作的態度,都是基本功。今天無論賣的產品、市場環境、通路怎麼變,這個基本功是不會變的。」現在賴志達要求同仁要做好這個基本功,就能面對產業、市場、企業的所有變化,而不會害怕改變與挑戰。
其實,賴志達坦承自己個性急,以前因為工作多,必須講話快、吃飯快,才能快速處理公事。但是處理事情速度太快,容易出錯,後來他執行二分法,把事情分為急件、緩件,並且把有些急事「緩處理」,就不容易出錯。
除了急事緩辦之外,賴志達也特意將生活節奏降速,「我會打球運動、騎重機,把工作壓力發散出去。每天一早起床,就到我自己獨處的『自閉室』,泡個咖啡,什麼都不去想,可以很冷靜地看遠山賞景、跟自己對話,讓自己緩下來。」
經理人不僅要肩負著公司成長、員工生計的重任,也是親人、家庭倚靠的支柱。因此,賴志達強調,企業決策層必須保持清晰的思路、做好壓力管理,至關重要。
「當我覺得情緒不好、體力不好、腦筋不清楚,很容易做錯決策,但這可以避免的。」賴志達認為身為主管,一旦心情不好時,面對下屬來討論公事,有時會失去聆聽的耐性,頓時辦公室氣氛跟著凝重起來,不僅無法達成良好的溝通,也做不好決策,所以他在此時,就不去為公司做出太多的決策。
目前賴志達隨著運動習慣的維持,提高身心的抗壓性,讓思路更清明;如果因為處理過多的工作,而出現精神不濟、頭昏腦脹時,也會補充保健飲品,像是第一次飲用朋友送的養氣人蔘後,明顯感到精神變好,就像為身體提供飽滿元氣的幫浦,讓自己獲得持續性的專注力,解決工作上的疑難雜症,迎向產業變革的挑戰。

國際趨勢、產業環境與市場永遠都在快速變遷,經理人面對的是充滿變動的未來。賴志達為良興、為自己,洗鍊出智慧、沈穩的運籌之道。
原文來源 :
商業週刊 《良興總座賴志達用「降速」哲學 為企業與健康啟新局 》
【感謝TVBS報導】台灣面臨缺單危機 良興電子總經理這樣說
【感謝經濟日報報導】避免員工消費者曝險 良興豹小秘築起防疫高牆
【感謝經濟日報報導】避免員工消費者曝險 良興豹小秘築起防疫高牆
【機器人國家隊】全台首家門市正式引用防疫機器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