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興:老企業新服務 穩健邁向百年品牌
良興電子能屹立於台北光華商圈44年,在於敢走其他電腦、3C通路不同的路,並不斷自我突破及創新,和走過50個年頭的經濟日報呼應,一同為企業永續經營努力。

良興電子總經理賴志達。 經濟日報 彭子豪/攝影
近年3C實體通路面臨網路化影響經營較辛苦外,網路購物通路面臨大者恆大及銷售天花效應表現也不再亮眼,但良興電子憑藉與時俱進的O2M(Online to Mobile)服務模式獲得消費者青睞,同時善用人流及大數據分析出會員實際需求,讓每筆銷售數字的背後,能再成為接續成交的可能。
簡單說,消費者在EcLife良興購物網下單,對產品有問題可留言於線上客服,10分鐘之內專人來電解惑,且服務的還是良興電子實體通路的3C達人,讓消費者購買意願更高,間接協助合作品牌商降低退貨率,還活化實體員工的工作動能,讓員工不再只是等客戶。另外,為讓良興電子延續數位轉型的腳步,目前另有三大全新業務:協助品牌廠打造專屬的線上及實體服務門市、機器人服務客製化及店面人流互動平台。至於三大平台則有良興電子從通路銷售轉為B to B再到to C的產品銷售、行銷內容商。
良興電子和經濟日報是一個「老企業」,但雙方能在此時回顧台灣電子、電腦、資訊各階段的發展歷程時,擁有公司實質獲利而非舉足不前,主因了解市場、洞悉趨勢,最後,祝經濟日報50周年生日快樂外,期待雙方能持續朝百年企業基業而邁進。
--
經濟日報50周年見證台灣經濟起飛,對於ICT產業,經濟日報在不同的時間點指引明燈,例如1977年「矽谷」價值在經濟日報副刊報導後,開啟新竹科學院區成為台灣ICT重鎮。
再者Information中文譯名是由經濟日報於1980年代邀集各界學者以中文「資訊」定名,同時全台第一個資訊新聞版也來自經濟日報,卓見經濟日報與台灣ICT業界的關係,更見證不少ICT業者築起成功高樓,此篇為良興電子「經濟50」之禮讚。
新聞來源:經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