組裝電腦三原則,DIY組裝電腦常識-良興小知識
電腦已經和我們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,不論上班、上課或是休閒娛樂,都必須使用到,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直接買廠商配備好的電腦,那如果想要自己動手DIY組裝電腦呢?除非有下功夫去研究,不然真的就是霧裡看花,讓人毫無頭緒。今天小編簡單地和大家分享小知識─DIY電腦組裝常識。
首先,在自己動手DIY組裝電腦前,需要知道自己的需求和預算為何。需求大多指的是文書機或是遊戲機;預算則是根據需求來決定。如果是文書機的話,一般廠商配好的電腦就足夠使用了,即便是要玩遊戲的話,中低階特效都能支援,電腦主機預算大約在1~2萬左右;那如果是遊戲機的話就不同了,選擇廠商配好的電腦大約3~4萬都有,最便宜也要2萬5左右。因此需要謹慎思考這兩項因素,再決定購買電腦或是自己DIY組裝一台。
一般DIY組裝電腦需要的零組件主要有七個,以下將介紹:
一、中央處理器:主要負責電腦指令解釋和資料的運算,簡稱CPU。組裝電腦時,最先挑選的就是CPU,因為在電腦的整體架構中,可說是人類的「大腦」。市面上最常見的廠牌就屬Intel,以此為例,CPU分i3(入門)、i5(中階)和i7(旗艦)三種等級,越上面功能越好,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—請根據需求去購買,因為並非越貴越好,有可能你買i7(旗艦)系列,結果只是拿去玩一般線上遊戲的話,其實i5(中階)就夠用了,多花冤枉錢只能說是浪費了。
二、主機板:主要負責和電腦周邊零組件連接,像是記憶體、顯示卡、音效卡和硬碟機等,簡稱Mobo。主機板在電腦的架構中,算是人類的「骨架」或「神經」。挑選主要有兩個重點:品牌和板子大小,從品牌面來看的話,可以選擇知名度較高的,像是華碩或是技嘉,因為光是商品有保固就值得購買了;從板子大小來看的話,則是要取決於未來擴充性,看自身需求是否要多加設備功能,這也是為何前面提到先挑選的原因。
三、記憶體:分為隨機存取記憶體(RAM)和唯讀記憶體(ROM)兩種,先前有介紹過,可參考「良興小知識─記憶體裝設說明」一文,在記憶體在電腦的架構中,為人類的「腦容量」。記憶體類型分DDR2、DDR3和DDR4類型,目前市場上主流為DDR4,挑選時請依據中央處理器來決定,在購買CUP時包裝盒會告訴你使用類型。另外要注意的一樣是根據自己需求來決定,並非越貴越好,以遊戲機來說,大部分遊戲8GB記憶體就夠用了,多買高容量的記憶體,仍然也只是浪費而已。
四、 顯示卡:主要負責將電腦資訊轉換和顯示,讓人能夠明白電腦想要做什麼。顯示卡在電腦的架構中算是人類的「眼睛」,通常購買配好的電腦就有內建顯示卡,除非是要追求強大遊戲特效或是繪圖工作所用,需要搭配雙顯示卡,不然內建顯卡就足夠使用,挑選可參考先前文章「顯示卡挑選十大重點」。
五、電源供應器:正式名稱為交換式電源供應器,負責將交流電轉換為低壓穩定直流電,讓電腦保持運作。挑選重點仍然是兩個─品牌和瓦數,從品牌來看不需要多說,購買知名大廠有保固就對了;瓦數的話不必高,但是一定要足夠,因此由你組裝電腦的配備有多強來決定,供電瓦數不足容易造成供電不穩,電腦設備和系統壽命容易損壞。
七、硬碟和光碟機:主要負責讓電腦讀取外部資料的設備。硬碟目前還有很多人在使用。而光碟機的話,像是玩遊戲時可將光碟片放入,電腦便可自動讀取資料,只是網路資訊的發達,有些資料網路就可以下載到,光碟機漸漸不常被使用到。挑選重點就看你需要多大的容量,從市面上來看,依功能和容量來分的話,價格從千元以內到萬元以上均有。
以上七個為自己DIY組裝電腦常識。挑選三個原則:一、先決定需求→挑選CPU→主機板→記憶體,這三個是電腦核心元件,挑選好後面就容易水到渠成!二、挑選知名品牌,安全有保固。三、貨比三家,才能少花冤枉錢。
如果不清楚的話,歡迎前來良興門市詢問,比起自己上網爬文或是閱讀書籍,親自來門市詢問是最有效率的方式!
首先,在自己動手DIY組裝電腦前,需要知道自己的需求和預算為何。需求大多指的是文書機或是遊戲機;預算則是根據需求來決定。如果是文書機的話,一般廠商配好的電腦就足夠使用了,即便是要玩遊戲的話,中低階特效都能支援,電腦主機預算大約在1~2萬左右;那如果是遊戲機的話就不同了,選擇廠商配好的電腦大約3~4萬都有,最便宜也要2萬5左右。因此需要謹慎思考這兩項因素,再決定購買電腦或是自己DIY組裝一台。
一般DIY組裝電腦需要的零組件主要有七個,以下將介紹:
一、中央處理器:主要負責電腦指令解釋和資料的運算,簡稱CPU。組裝電腦時,最先挑選的就是CPU,因為在電腦的整體架構中,可說是人類的「大腦」。市面上最常見的廠牌就屬Intel,以此為例,CPU分i3(入門)、i5(中階)和i7(旗艦)三種等級,越上面功能越好,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—請根據需求去購買,因為並非越貴越好,有可能你買i7(旗艦)系列,結果只是拿去玩一般線上遊戲的話,其實i5(中階)就夠用了,多花冤枉錢只能說是浪費了。
二、主機板:主要負責和電腦周邊零組件連接,像是記憶體、顯示卡、音效卡和硬碟機等,簡稱Mobo。主機板在電腦的架構中,算是人類的「骨架」或「神經」。挑選主要有兩個重點:品牌和板子大小,從品牌面來看的話,可以選擇知名度較高的,像是華碩或是技嘉,因為光是商品有保固就值得購買了;從板子大小來看的話,則是要取決於未來擴充性,看自身需求是否要多加設備功能,這也是為何前面提到先挑選的原因。
三、記憶體:分為隨機存取記憶體(RAM)和唯讀記憶體(ROM)兩種,先前有介紹過,可參考「良興小知識─記憶體裝設說明」一文,在記憶體在電腦的架構中,為人類的「腦容量」。記憶體類型分DDR2、DDR3和DDR4類型,目前市場上主流為DDR4,挑選時請依據中央處理器來決定,在購買CUP時包裝盒會告訴你使用類型。另外要注意的一樣是根據自己需求來決定,並非越貴越好,以遊戲機來說,大部分遊戲8GB記憶體就夠用了,多買高容量的記憶體,仍然也只是浪費而已。
四、 顯示卡:主要負責將電腦資訊轉換和顯示,讓人能夠明白電腦想要做什麼。顯示卡在電腦的架構中算是人類的「眼睛」,通常購買配好的電腦就有內建顯示卡,除非是要追求強大遊戲特效或是繪圖工作所用,需要搭配雙顯示卡,不然內建顯卡就足夠使用,挑選可參考先前文章「顯示卡挑選十大重點」。
五、電源供應器:正式名稱為交換式電源供應器,負責將交流電轉換為低壓穩定直流電,讓電腦保持運作。挑選重點仍然是兩個─品牌和瓦數,從品牌來看不需要多說,購買知名大廠有保固就對了;瓦數的話不必高,但是一定要足夠,因此由你組裝電腦的配備有多強來決定,供電瓦數不足容易造成供電不穩,電腦設備和系統壽命容易損壞。
七、硬碟和光碟機:主要負責讓電腦讀取外部資料的設備。硬碟目前還有很多人在使用。而光碟機的話,像是玩遊戲時可將光碟片放入,電腦便可自動讀取資料,只是網路資訊的發達,有些資料網路就可以下載到,光碟機漸漸不常被使用到。挑選重點就看你需要多大的容量,從市面上來看,依功能和容量來分的話,價格從千元以內到萬元以上均有。
以上七個為自己DIY組裝電腦常識。挑選三個原則:一、先決定需求→挑選CPU→主機板→記憶體,這三個是電腦核心元件,挑選好後面就容易水到渠成!二、挑選知名品牌,安全有保固。三、貨比三家,才能少花冤枉錢。
如果不清楚的話,歡迎前來良興門市詢問,比起自己上網爬文或是閱讀書籍,親自來門市詢問是最有效率的方式!